6月20日是芜湖市中考首次网上阅卷开始的第一天。当天上午,记者赶往中考网上阅卷现场采访,对中考首次网上阅卷有了更深地了解和认识。
多重关卡 万无一失
昨天上午9点多,记者到达我市中考网上阅卷所在的大楼门前。为保证评卷工作的严密性,大楼前没有张贴任何阅卷点的标志。
记者进入大楼还没有接近三楼,就看见楼梯的平台上有武警在站岗值守。见记者没有佩戴专门印制的采访证件,值守武警将记者挡在下面。等市教育考试中心的曾主任送来专门采访证,记者才得以通过“门禁”。曾主任再三叮嘱记者一定要将采访证佩戴上,否则不能接近评卷场地。他说,网上阅卷现场只允许评卷老师及工作人员凭专门的证件出入。
在网上评卷现场,记者看到各评卷教室门口旁,分别粘贴着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组标志。工作人员介绍,评卷老师要进入教室,首先要把随身物品放在阅卷教室门口的桌上,阅卷老师进入评卷教室前,要保证手机关机,U盘、移动硬盘、手机、照相机等,都不能带进教室,而且整个评卷过程中都不能接打电话。除了定点的安保人员,记者发现,不少巡视人员在楼道巡查,防止意外情况发生。
只见答案 不见试卷
市教育考试中心曾主任告诉记者,今年实行网上评卷,阅卷教师看不到试卷,只能看到经过“切割”后电脑里录入好的考生答题内容,并在计算机上进行评分。为杜绝人为因素,阅卷教师想进入评分页面,需要输入个人掌握的单机密码。
网上阅卷现场没有传统阅卷模式现场那样堆积如山的卷宗,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崭新的电脑。曾主任说,无纸化阅卷系统,是对计算机网络技术和电子扫描技术应用开发的进一步深化。网上阅卷系统在扫描答卷的同时,计算机就自动完成了对客观题的评分工作。主观题被自动隐去考生个人信息后转贮到网络阅卷平台上,评卷教师将直接在计算机屏幕上调卷评分。
曾主任说,这种计算机无纸化网上阅卷系统属,是对延续了上千年的“一支红笔判优劣”的手工阅卷方式的历史性突破,把招生考试推向了计算机网络阅卷的新时代。
公平公正 人人受益
一年一度的中考,牵动着千千万万考生和家长的心。“不求多给一分,但也切莫少给一分”,是人们对招生考试部门发自心底的期望。
然而,主观题评分是一个主观性极强的工作。碰上评卷教师心情好,考生往往会沾光;赶上评卷教师身心疲惫,考生没准就倒霉。为了对考生负责,尽量减少评分误差,教育部门一直在努力,但效果始终不理想。
曾主任说,网上阅卷的出现,彻底改变了以往主观题评分由一个人说了算的局面。记者看到,网上阅卷尽量排除了阅卷时主观因素的影响。试卷按流水号,随机分配给阅卷教师。每位考生的主观题答卷均由两位教师在各自的计算机屏幕上独立评阅一次。当二者对同一试卷的评分误差不超出规定的限度时,网络合成系统将自动取其平均分作为该题得分;当二者给分之差超出规定的误差限度时,该题将自动调给第三位教师评阅;若三者给分两两均超出规定要求,计算机将把答卷提交给阅卷组组长,由其裁定最终得分。
曾主任认为,网上阅卷使主观试题的评分有了一个相对客观的标准,中考阅卷环节真正实现了公平与公正,千万考生得以从中受益。
评卷现场 安静有序
记者看到,设在另一间教室的监控电脑上,可以监测每个学科阅卷的现场和每位老师的阅卷状态。阅卷时,监控人员可对阅卷工作进行实时检查,及时进行干预。阅卷工作结束后,电脑会自动汇总每名学生的得分情况,生成每门学科的成绩和中考总成绩,并进行成绩校验。至此,网上阅卷工作才算结束。
记者采访时看到,网上阅卷进行中,偌大的教室里,除了敲击键盘发出的“啪啪”声,几乎没有其他声响。电脑屏幕上呈现的是一份份考生答题卷的扫描切割后的试题图片。评卷老师按照扫描图片呈现出的答题情况,认真细致地进行评阅。整个评卷现场,就像在进行一场考试,安静、有序。
市教育考试中心负责同志介绍,今年参加中考网上评卷的老师和工作人员有400名,他们全都是由市教育局按要求从各初中抽调的各个学科的骨干、优秀教师。“这些老师教学水平较高,对考生答题情况的把握度较好,最大限度地避免了老师在评卷过程中出现把握度的偏差。”
记者 王俊杰 赵亚玲
以上内容来自:大江晚报